1# OpenHarmony部件设计和开发指南 2 3## 基本概念 4 5组件化、部件化、模块化是指软件基于组件、部件、模块解耦,实现各个领域软件分而治之的软件设计方法。它们的关系如下: 6 7 8 9### 部件定义 10 11OpenHarmony参考机械装配领域的零部件的概念将系统能力抽象为部件,通过拼装和配置部件的方式定制适用于不同设备的操作系统。 12 13**部件**:系统能力的基本单元,以源码为划分依据,具有独立的文件和目录,在不同设备上可以实例化为对应的库或可执行文件。 14 15部件化的目标是实现一套OS代码支持多种产品形态,解决千行百业硬件和产品碎片化问题,提高设备开发的效率。 16 17 18 19## 部件设计 20 21### 划分原则 22 23当开发一个新的功能时,应该新增部件还是模块?如果是系统非必选的功能、有可裁剪的产品化诉求,则需独立为部件。并且需要满足如下要求: 24 25- 具备独立的代码目录,可独立编译出库或可执行文件。 26- 小型和标准系统中具备独立部署的能力,非必选的功能被裁剪后不会导致系统异常。 27- 可独立测试和验证。 28 29### 规则和建议 30 31部件的设计应遵循如下规则和建议: 32 33**规则1.1** 部件应当实现独立自制原则,保持部件本身的解耦和独立。 34 35**规则1.2** 禁止系统通用的部件依赖特定的芯片、开发板或产品形态,驱动和内核相关的部件例外。 36 37**规则1.3** 最小系统部件集中的部件为必选部件,禁止依赖最小系统以外的可选部件。 38 39> 说明:最小系统定义以及对应的部件集合请在[OpenHarmony产品兼容性规范](https://www.openharmony.cn/certification/document/pcs)PCS章节下按版本查询。 40 41**规则1.4** 新增部件需要经过架构师和本领域的设计人员评审。 42 43**规则1.5** 禁止部件间反向依赖、循环依赖,下层部件禁止依赖上层部件。 44 45**规则1.6** 部件提供的应用接口应保持稳定和版本兼容性,标识为废弃的接口须按计划有节奏的回收。 46 47**规则1.7** 对于具有可配置特性的部件,特性可按需配置,特性有无不应导致部件对外提供的接口变化。 48 49**规则1.8** 部件英文命名规则:名词形式,需体现部件的功能,在系统内全局唯一,不超过63个有效英文字符,使用小写加下划线的内核风格命名,例如:unix_like。 50 51**规则1.9** 部件中文命名规则:名词形式,需体现部件的功能,不超过16个中文字符,不建议中英文混合。 52 53**规则1.10** 部件仓命名规则:部件仓名使用英文,命名规则:<子系统>_<部件>,例如:文件管理子系统的存储服务部件的仓名为“filemanagement_storage_service”。仓名总长度不超过100个字符。 54 55> 说明: 56> 57> 1)部件和仓原则上是一一对应关系,特殊情况下多个部件可以共享一个仓,但部件的目录必须独立。 58> 59> 2)第三方开源的部件名保持第三方原始的命名,仓名前添加“third_party”前缀。第三方开源部件统一放到third_party目录下。 60> 61> 3)仓名和路径名中的子系统名均不带下划线。 62 63**规则1.11** 部件源码路径规则:<领域>/<子系统>/<部件>, 例如:foundation/filemanagement/storage_service。 64 65**规则1.12** 部件目录结构规则如下: 66 67```xml 68├── interfaces # 接口 69│ ├── kits # 应用接口,可选 70│ │ ├── js # JS接口,可选 71│ │ └── native # C/C++接口,可选 72│ └── inner_api # 系统内部件间接口 73├── frameworks # 部件无独立进程的实现,可选 74│ ├── native # C/C++实现,可选 75│ └── js # JS API的实现,可选 76│ ├── napi # napi代码实现,可选 77│ ├── builtin # 仅用于LiteOS-M,可选 78│ └── plugin # ArkUI特有,可选 79├── services # 独立进程的实现,可选 80├── test # 测试代码,必选 81├── BUILD.gn # 编译入口,必选 82└── bundle.json # 部件描述文件,必选 83``` 84 85**建议1.1** 部件应支持自动化构建和验证的能力。 86 87### 系统能力(SysCap) 88 89SysCap(全称SystemCapability),即系统能力,由部件提供,每个SysCap绑定一个或多个应用API。SysCap是设备开发和应用开发的桥梁,设备部件装配的差异体现为SysCap差异,即不同设备上可使用API的范围也不同。完整的SysCap使用场景如下: 90 91 92 931、应用开发者使用归一化的、支持多设备的SDK进行应用开发,其中包含了全量的SysCap集合(包括可选和必选)以及对应的API。 94 952、设备开发者可按需装配可选部件、添加私有的部件形成目标设备的SysCap集合。 96 973、装配完成后的SysCap集合随编译和打包自动写入设备。 98 994、PCID(Product Compatibility ID),即设备兼容性标识。它设备编译时自动生成,在开发特定设备的应用时可导入IDE,便于应用在开发阶段获取设备的SysCap集合。 100 1015、RPCID(Required Product Compatibility ID),即要求的产品兼容性标识。它在应用编译打包时自动生成,为应用要求的SysCap集合。 102 1036、应用市场分发应用时,将应用的RPCID与设备的PCID进行匹配,如果设备的SysCap集合能覆盖应用要求的SysCap则分发。 104 1057、在应用流转场景下,SysCap将在设备间同步。 106 1078、在免安装场景下,云侧可查询设备的SysCap。 108 109#### 应用开发者如何使用SysCap? 110 111应用开发者可以通过CanIUse接口在运行时查询设备具备某个SysCap,从而保证应用在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。示例代码如下: 112 113```javascript 114import geolocation from '@ohos.geolocation' 115 116const isLocationAvailable = canIUse('SystemCapability.Location.Location'); 117if (isLocationAvailable) { 118 geolocation.getCurrentLocation((location) => { 119 console.log(location.latitude, location.longitue); 120 }); 121} else { 122 console.log('Location not by this device.') 123} 124``` 125 126此外,SDK中定义了典型设备类型包含的SysCap集合,应用开发时选定设备类型的情况下,如果API调用了超出设备类型必选SysCap对应的API范围,IDE会提示API不被该设备支持,导致应用编译失败。 127 128#### 设备开发者如何定义SysCap? 129 130部件与SysCap为一对一关系,SysCap之间是正交的,不同的SysCap之间映射的API无重叠。SysCap命名格式:SystemCapability.分类.特性.子特性(可选),例如: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和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.Front。子特性一般独立的部件实现,该部件依赖基础特性对应的部件,须一起装配到产品中。 131 1321、在部件的bundle.json中声明SysCap,示例代码片段如下: 133 134```json 135{ 136 ... 137 "component": { 138 "name": "camera", # 部件名称 139 "syscap": [ "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" ] # 部件的Syscap 140 }, 141 ... 142} 143``` 144 1452、在对应的d.ts文件中声明API的SysCap属性,完成API与SysCap的绑定,示例代码片段如下: 146 147```js 148/** 149 * @name camera 150 * @syscap 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 151 * @ since 9 152 */ 153declare namespace camera { 154 ... 155} 156``` 157 158### 部件评审 159 160部件的新增、修改(功能和接口变化)和删除需经架构SIG(Special Interest Group)和[相关领域的SIG leader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community/blob/master/sig/sigs_subsystem_list.md)评审,流程如下: 161 1621、准备如下的部件属性列表: 163 164表1. 部件属性评审表 165 166| 部件属性 | 说明 | 167| 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168| 英文名称 | 名词形式,需体现部件的功能,在系统内全局唯一,不超过63个有效英文字符,使用小写加下划线的内核风格命名,例如:unix_like。 | 169| 中文名称 | 名词形式,需体现部件的功能,不超过16个中文字符,不建议中英文混合。 | 170| 子系统 | 部件归属的子系统。 | 171| 功能描述 | 一句话简要描述部件功能,100字以内。 | 172| 可配置特性 | 部件对外可配置的特性。 | 173| SysCap | 系统能力,示例: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、SystemCapability.Media.Camera.Front | 174| 适用系统类型 | 部件适用的系统类型:小型、轻量和标准,可以同时支持多种。 | 175| 源码目录 | 部件的源码根目录。 | 176| ROM | 部件设计的ROM基线值。 | 177| RAM | 部件设计的RAM基线值。 | 178| 依赖 | 部件依赖的其他部件和开源软件。 | 179 1802、发邮件给架构SIG(dev@openharmony.io)和[相关领域的SIG leader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community/blob/master/sig/sigs_subsystem_list.md)进行邮件评审,邮件标题【OpenHarmony部件新增/修改/删除评审申请】,邮件正文中按部件实际情况填写“表1.部件属性评审表" 。 181 182> 说明:删除的部件需提供部件停止维护的计划。删除和变更部件要谨慎,要评估对存量版本的影响。 183 1843、评审通过后,请按[SIG管理章程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community/tree/master/sig)新建部件仓和修改manifest,SIG孵化完成后合入OpenHarmony组织代码主库。 185 186## 开发一个部件 187 188部件评审通过后,部件的名称、仓和源码路径等信息都已经确定。开发者可按如下的步骤进行详细的开发: 189 190### 添加描述文件 191 192在开发态,首先需要在部件根目录下创建一个bundle.json描述文件。该文件中包含了部件的名称、编译、测试、SysCap、特性和系统内部件间接口等信息,字段的详细说明请见[部件描述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docs/blob/master/zh-cn/device-dev/subsystems/subsys-build-component-building-rules.md#%E6%8F%8F%E8%BF%B0%E6%96%87%E4%BB%B6)。示例如下: 193 194```json 195{ 196 "name": "@ohos/my_component", 197 "description": "my first component", 198 "version": "4.0", 199 "license": "Apache License 2.0", 200 "publicAs": "code-segment", 201 "segment": { 202 "destPath": "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" 203 }, 204 "component": { 205 "name": "my_component", 206 "subsystem": "my_subsystem", 207 "syscap": [ 208 "SystemCapability.MySubsystem.MyComponent" 209 ], 210 "build": { 211 "moudles": [ 212 "//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/my_module:my_module" 213 ], 214 "inner_api": [ 215 "name": "//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/my_module:inner_api", 216 "header_base": "//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/interfaces/inner_api/my_module" 217 ], 218 "test": [ 219 "//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:unit_test" 220 ] 221 } 222 } 223} 224``` 225 226inner_api是部件声明的系统内部件间的接口,是部件间依赖的唯一途径。其他部件可通过externel_deps的方式依赖,示例: 227 228```c 229ohos_executable("other_component") { 230 ... 231 external_deps = [ "my_module:inner_api" ] 232} 233``` 234 235### 添加编译脚本 236 237bundle.json中的build:moudles列表为部件编译入口,动态库my_module模块的编译脚本示例如下: 238 239```c 240ohos_shared_library("my_module") { 241 sources = [ ... ] 242 ... 243 external_deps = [ ... ] 244 245 part_name = "my_component" 246 subsystem_name = "my_subsystem" 247} 248``` 249 250部件编译脚本的编写须要遵从部件化相关的要求,请见[部件编译构建规范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docs/blob/master/zh-cn/device-dev/subsystems/subsys-build-component-building-rules.md#%E9%83%A8%E4%BB%B6%E7%BC%96%E8%AF%91%E6%9E%84%E5%BB%BA%E8%A7%84%E8%8C%83)。 251 252### 编译验证 253 254添加完部件的描述文件和编译脚本后,就可以编写代码源文件开发部件的功能。要使能部件的编译需要将部件配置到产品配置文件中,示例如下: 255 256```json 257{ 258 "product_name": "my_product", 259 "device_company": "my_device_company", 260 "target_cpu": "arm", 261 ... 262 "subsystems": [ 263 { 264 "subsystem": "my_subsystem", 265 "components": [ 266 { 267 "component": "my_component" 268 } 269 ] 270 }, 271 ... 272 ] 273} 274``` 275 276单独编译部件的命令示例如下: 277 278```c 279./build.sh --product-name my_product --build-target my_domain/my_subsystem/my_component/my_module:my_module 280``` 281 282将部件的编译产物和测试用例上传到设备中即可验证功能。 283 284当然,全量编译产品也可以验证新增的部件,更多详细使能部件编译的信息请见[新增并编译部件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docs/blob/master/zh-cn/device-dev/subsystems/subsys-build-component.md#%E6%96%B0%E5%A2%9E%E5%B9%B6%E7%BC%96%E8%AF%91%E9%83%A8%E4%BB%B6)。 285 286## 装配部件 287 288产品配置文件vendor/{company}/{product}/config.json可以按部件和特性维度按需装配目标产品形态。它可以让设备开发者快速构建目标产品,并且无需侵入式修改OpenHarmony源代码。产品配置主要包括产品名称、开发板、所选子系统和部件等信息,示例如下: 289 290```json 291{ 292 "product_name": "my_product", 293 "device_company": "my_device_company", 294 "target_cpu": "arm64", 295 "subsystems": [ 296 { 297 "subsystem": "my_subsystem", 298 "components": [ 299 { 300 "component": "my_component", 301 "features": [] 302 } 303 ] 304 }, 305 ... 306 ] 307} 308``` 309 310编译命令:`./build.sh --product-name my_product` 311 312更多详细的产品装配指导请见[部件化编译最佳实践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build/blob/master/docs/%E9%83%A8%E4%BB%B6%E5%8C%96%E7%BC%96%E8%AF%91%E6%9C%80%E4%BD%B3%E5%AE%9E%E8%B7%B5.md#%E9%83%A8%E4%BB%B6%E5%8C%96%E7%BC%96%E8%AF%91%E6%9C%80%E4%BD%B3%E5%AE%9E%E8%B7%B5)。 313 314### 部件有无 315 316产品可按硬件情况和产品功能需要配置部件集合,比如在没有NFC的设备上不配置NFC相关的部件。 317 318> 说明: 319> 320> 1)OpenHarmony最小系统定义部件集默认需要配置。 321> 322> 2)部件以及依赖的部件需要一起配置,编译框架在构建时会检查依赖部件是否被配置。 323 324### 配置特性 325 326#### 编译时 327 328部件bundle.json中的特性是部件对外声明的编译态选项,它可以是布尔、数值或字符串类型。产品配置文件中的特性配置值可改写部件提供的默认值。比如电源管理的屏保特性默认是关闭的,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在产品中开启: 329 330```json 331{ 332 { 333 "subsystem": "powermgr", 334 "components": [ 335 { "component": "powermgr", "features":[ "powermgr_screensaver_enable = true" ] } 336 ] 337 } 338} 339``` 340 341更详细的特性配置说明请见[编译构建特性配置](https://gitee.com/openharmony/docs/blob/master/zh-cn/device-dev/subsystems/subsys-build-feature.md)。 342 343#### 运行时 344 345对于复杂的部件,可在运行时读取系统参数或者自定义的配置文件加载不同特性,从而满足产品的差异化诉求。运行时配置的好处是部件只需要编译一次,不同的产品在装配时修改系统参数或配置文件后再制作镜像即可。 346 347### 继承 348 349产品配置文件可通过inherit字段继承部件集合,当前OpenHarmony提供了两类:最小系统部件集和典型产品形态集,分别定义在productdefine/common/base和productdefine/common/inherit目录下。继承最小系统部件集的示例如下: 350 351```json 352{ 353 "inherit": [ "productdefine/common/base/standard_system.json" ], 354} 355``` 356 357通过继承的方式可以简化产品配置,提高效率。